中国大佛龙井研究院 丨助力新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昌中国茶市支遁茶公园北边,一块醒目的大石头雕刻着“中国大佛龙井研究院”。我们了解到,中国大佛龙井院是新昌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于2021年3月联合批准成立,并于当年6月注册成为一家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经营的民办非企业型研究院,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专门由高校与县人民政府合作成立的公益性茶业研究机构。
研究院由原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王校常担任院长,原浙江大学茶叶系办公室主任谢建勇担任副院长,并招聘全职工作人员4名,浙大茶叶研究所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及老师或者团队根据需要到新昌不定期开展相关的合作研究、社会调研、实习等任务。研究院成立了以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祥有,原浙农大校长陈子元院士,原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曹志洪所长等人组成的顾问委员会,以朱永官院士为主任委员,省内外茶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并采用项目合作形式引进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等相关专家团队7个。并建立“茶叶科技研发中心”,“茶叶成果转化中心”和“茶叶品控中心”三大中心及一个标准化检测实验室,开展茶叶创新科技研发、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和品质动态管控工作,立足新昌,面向全国,为新昌茶产业的提质增效,茶农的增收共富提供技术帮助与服务。
取得成果
研究院成立近四年来,充分发挥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在学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整合与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科技研发、创新服务、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和成果转化应用基地,提升新昌大佛龙井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优势,全面推动新昌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现阶段主要任务目标,为茶农提供全产业链的最新技术示范应用服务,包括培训及研发。近期目标聚焦在新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数字茶园建设、大佛龙井数字化加工、大佛龙井品牌文化宣传等方面。同时新建成了具有CNAS认证资格的茶叶安全检测实验室,助力新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大佛龙井品种培育进展
引进了浙江大学育种团队, 合作申报一个新昌自己培育的黄化茶树品种。 在培育筛选新的品种,并与当地古叶茶叶有限公司合作新建了品种筛选基地。
02.
精深加工企业培育进展
研究院开展茶叶深加工产品,如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等示范推广。 与企业合作推出了大佛龙井泡茶机,茶叶香雪酒、茶—渔、茶—木耳等方面的合作应用示范。
03.
实验室建设进
研究院实验室已于2023年基本完成建设,经研究院与省内相关团队合作, 2024年已经获得国家CNAS认证许可。
04.
数字化地图建设进展
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推动县域茶叶数字化发展,积极开展数字茶园领域的研究。 六大茶山的茶样土样都已经分析完成,近期将完成全县茶园面积的数字遥感图构建。 最后完成生态茶园的优品指数数字化地图。
05.
专利申报进展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主持或者参与单位完成专利申报14个,其中获批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待批专利4个。
06.其他成果进展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主持参与省相关科技项目及农业厅专家团队项目4个,与企业合作申请国家农业“双强”项目1项(山地掘耕机开发),与当地茶机企业合作获得农业领域第一个“揭榜挂帅”项目。
研究院与相关合作团队已经完成扁形茶传统工艺加工的无人工厂建设,主要增加了机器人辅助的自动摊青装置,摊青叶自动转运系统及萎凋叶上料系统,车间机器人监控系统等,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龙井茶无人化加工厂。
目前研究院与县内7家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省内外多家肥料、农药、数字农机等茶全产业链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研究院积极开展茶样和土壤检测服务,累计检测分析茶叶及土壤样品1000余个,并于2023年基本完成县域六大茶山土样的采样及分析。
另外,研究院参与编制完成相关省级行业标准4个,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来新昌服务企业100余次。并在2021年杭州国际茶博会上数字展馆设馆展出数字化茶产业系统,在2022年全国第一届数字茶机展上牵头组成大佛龙井茶事服务中心展,获得全行业好评。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研究院)